大学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18-05-07

西南交通大学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新途径
大学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哪里来
 
本报记者 储召生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范怡红,时隔近20年又被母校西南交通大学“抢”了回来。抢她的部门有两个,教务处和教师工作部;做的却是同一件事,教师专业化发展。

    西南交大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探索,也引起了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的关注。2018年4月,中国高教学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经验报告会就选在西南交大召开。叶之红甚至认为,这种改革探索代表了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奋进之笔”。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研究方面享有盛名,目前国内该领域10名院士里有9名出自该校。来自全国高校的400多名代表,更多的是希望能在翻转课堂、慕课、双创等热词之外,取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经。

    问题在哪儿

    和国外大学主要靠学术劳动力市场来配置团队不同,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就建立起三级培训网络,可以说从一开始,大学教师的培训就是政府行为。但是,大学教师培训的现状,总体来说是国家和学校的积极性高,教师本人的积极性低,“很多老师参加国家的半年提高班培训,主要是学外语去了”。

    高校教师还需要教学业务培训吗?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教学存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体验差”:有73.25%的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项是教学;63.29%的教师常在工作一整天后,感到筋疲力尽;46.50%的教师对于某些学生,常有“孺子不可教也”之感。只有37.7%的学生每周会将16小时以上课外时间用在学习上;接近50%的学生认为课程不能激励其学习;79.4%的学生很少在课外与教师讨论课程内容。

    究其原因,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长郝莉认为:在课程教学上,以“教”为中心,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停留在浅层次学习;在课程评价上,重点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忽视学生学习成果产出;在教学改革上,以“改教”为中心,没有形成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在质量保障上,机制不健全,重评价轻改进,没有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系统,评价结果很少真正应用于课程质量提升。

    教师们对教学培训的不热情,与一些高董事长期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倾向不无关系。不止一位与会代表告诉记者,仅拿职称评定来说,很多学校看重的还是高水平论文、国家项目、科研经费等,教学成果奖项少,竞争激烈,含金量与科研成果也有差距。

    近年高校的转型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提出了挑战。山东一高校教务处长告诉记者,他们是从师范专科学校升本的高校,学校提出要发展航空特色专业,但缺乏西南交通大学这样的行业背景,教师专业化发展困难不小。

    中心转移

    熟悉大学管理的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打分表并不陌生。在这张表上,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都赋予了不同指标。做到了这些就是一堂好课吗?

    打分表对“教学态度”有三项要求——仪表端庄,讲课有激情,精神饱满;教风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备课充分,书面教案(讲稿)齐备。教师在这几方面都做得很好了,也未必能将学生引入深度学习。问题出在哪里?西南交大教务处长郝莉认为,过去的教学和评价,都是以教为中心。

    如何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西南交大从课程质量框架、评价体系、教学创新体系以及保障机制、平台建设、支持体系6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定位。他们认为,现在大型企业用人更加强调沟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写作与管理能力等,根据反向设计原则,大学应该由此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策略,开展评价与反馈,关注课程中关键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由此导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近几年,西南交大通过“新生研讨课”“跨学科”“通识课”等教学环节,探索了何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新生引导课重在引导,专业不是主要的。”2016年,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师王坤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开设了一门名为“智闻物流”的新生研讨课,重点关注新生怎样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怎样在“玩”中完成演讲、表达、辩论等能力的锻炼。王坤说,2014年他到美国学习了一学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有体会。教师也要学会“退出”讲台、“走近”学生,从关注学习结果转为关注学习的过程,从“长辈”身份转换为“学长”角色。

    体育部教师宋爱玲已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之前对“跨学科”并没有什么感觉,2015年参加教师工作坊时,感觉自己内心的激情被瞬间点燃。从此她决定把这份激情带到课堂,并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跨学科。她所在团队开设的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就集结了体育、机械、电气、力学、经管等多个领域的教师。这个教学团队注重完成两个方面的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与激发团队精神。“理念转变了,方法转变了,成果也就自然显现了。”宋爱玲说,他们整合资源优势,陆续申报了不少专利,如最近就在按程序申报智能标枪等专利,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教研相长。

    “双螺旋”

    2017年2月27日,西南交大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与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等4方面工作。相应的,原先工会的师德师风建设、人事处的海外访学计划等工作职能也划归教师工作部。

    “把思政专题纳入教师发展计划,开通职称‘双通道’,形成了思想政治与业务发展相互融合的双螺旋DNA。”西南交大教师工作部部长任平弟说。

    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上,西南交大最主要的抓手也有两个:一个是首开课教师培训,强制性的,至今已延续17年;另一个是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自愿报名,至今已举办3届。

    首开课教师培训每年7月发布通知,要求报名者之前有一年助教经历。西南交通大学制定了《首次开课教师培训实施办法》,为首开课教师提供系统、科学、完整的职业初阶发展指导。他们开设了菜单式培训讲座、教学工作坊、网络课程学习、交通特色大型工程实践活动等培训项目,组织校院两级专家组成专家组,通过随堂听课、院校两级试讲、视频评价等形式,发挥校内教学名师“传帮带”作用,通过同辈互评、学生问卷调查、自我教学反思和总结等方式,为首开课教师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教学档案。经过近一年的跟踪培养,17年来,有近1200位老师从首开课教师培训结业。

    能力提升班旨在激发教师对教学更深层次的热爱,由副董事长冯晓云担任班主任,党委副书记晏启鹏任导师,教师工作部部长和教务处处长任助教。从2015年起,3届共招录150位教师自愿加入。聚焦高教热点难点,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来校开展了34场专题研修,支持近100位老师参加40多场校外的教师发展研讨会。

    有着20年教龄的郭永春是抱着“打擂台”心态参加能力提升班的。郭永春本科毕业即留校工作,目前是《岩土工程勘察》《土木工程地质》等课程的负责人,有多门课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几次活动参与下来,他彻底服气了,曾在一篇教学心得上写道:“教学的觉醒:教育者被教育,研究者被研究。”

    郭永春说,能力提升班给了他自我反思、自我观照的机会,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体系也已逐渐形成,开始真正意识到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目前他正在分设小组开展探究式学习,已在学校开设了“思考学习”“思考设计”等跨学科和通识类课程,课堂上改变教授与学习的传统方式,要求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然后开展讲述、研讨、再修改。很多学生表示获益匪浅,甚至称赞为自己学习经历中的一次革命。

    能力提升班鼓励学员们将研修所学在教学中探索和运用。目前3届学员们逐渐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新生力量,不少人承担了校级本科公司产品研究与改革项目。仅此次在西南交大举办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经验报告会,就有65%的汇报教师来自这个研修班。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这也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正当其时。”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管培俊说。(本报记者 储召生)